摘要:鞋帶雖小,卻是鞋類產品中與穿著體驗和安全息息相關的關鍵部件。其耐磨性能直接決定了產品的耐用性與可靠性。本文系統性地介紹了鞋帶耐磨試驗的技術原理、主流測試標準(如SATRA、GB/T)、設備操作流程、結果評估方法及其在產品開發與質量控制中的核心價值。
在鞋類的日常使用中,鞋帶頻繁地與鞋眼(鞋孔)、鉤心以及相互之間發生摩擦。這種持續的摩擦會導致:
表面起毛、斷紗:影響美觀,并逐步削弱鞋帶強度。
最終斷裂:可能導致穿著者絆倒,在運動或特定工作場景中帶來安全風險。
用戶體驗下降:磨損的鞋帶更難系緊,且外觀陳舊。
因此,對鞋帶進行科學、可量化的耐磨性能測試,是評估其質量等級、驗證新材料、改進生產工藝不能缺少的一環。
國際上和國內有多種針對鞋帶、織帶耐磨性的測試標準,其中代表性的是英國SATRA TM93、154標準。中國的國家標準也與之類似。
1. 測試原理
核心原理是模擬實際使用中的摩擦工況。將鞋帶試樣在特定張力下,與一個標準磨料(通常是砂紙或特定材質的鞋眼)進行往復式或單向摩擦,直至達到規定的摩擦次數或試樣斷裂。通過記錄摩擦次數或評估磨損狀態來判定其耐磨等級。
2. 常用測試標準
SATRA TM27: 鞋帶耐磨試驗方法
耐磨次數:鞋帶被磨斷時的總摩擦次數。
預設次數后評估:進行指定次數(如5,000次、10,000次)后,檢查鞋帶是否出現斷紗、破洞等損壞,或測量其剩余強度。
磨料:實際使用的金屬/塑料鞋眼。
負載:在鞋帶兩端施加規定的張力
摩擦行程與頻率:設備以固定的行程和頻率帶動磨料與鞋帶進行往復摩擦。
設備:CS-6048鞋帶耐磨試驗機。
試樣準備:截取一定長度的鞋帶樣本。
安裝試驗,設置測試次數,調整速度。開始測試
GB/T 3903.36-2021《鞋類 鞋帶耐磨性能試驗方法》
該國家標準在原理和方法上與SATRA TM93、154高度一致,為中國市場提供了統一的測試依據。
3. 測試設備詳解
以典型的鞋帶耐磨試驗機為例,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:
驅動系統:提供平穩的往復運動。
夾具機構:一端固定磨料,另一端夾持鞋帶兩端并施加恒定的張力。
張力控制系統:通常通過砝碼或氣動裝置實現,確保測試過程中張力恒定。
計數器:精確記錄往復摩擦的次數。
自動停機功能:當鞋帶斷裂時,設備能自動停止并記錄最終次數。
準備階段:
在標準溫濕度環境下(如23±2°C,50±10%相對濕度)對鞋帶試樣進行狀態調節。
裁剪至少3根有效試樣,以確保結果的代表性。
安裝新的標準砂紙或指定磨料。
安裝試樣:
將鞋帶穿過設備夾具,使其平直地接觸磨料。
在鞋帶兩端施加規定的標準張力負載。
執行測試:
設置測試次數。
啟動設備,開始摩擦測試。
結果記錄與評估:
視覺評估:對照標準樣照,評估起毛、磨損等級。
強度保留率測試:將測試后的鞋帶進行拉伸強度測試,與未測試的原始鞋帶對比,計算強度損失率。
方法(定性/半定量):在完成預設次數后,取出試樣:
微信掃一掃